煤炭行业项目管理软件定制开发需结合行业特性,聚焦生产调度、资源管理、安全监控等核心需求,以下是一套科学且具有实操性的开发方案
一、需求分析 精准定位行业痛点
1、核心业务场景梳理
二、生产计划与调度
整合矿井开采、洗选加工、运输等环节,实现工序衔接的自动化排程,减少设备闲置率。 2、资源动态管理
实时监控设备状态、库存水平、人力分配,支持按生产需求动态调配资源。 3、安全风险管控
集成瓦斯监测、顶板压力预警等传感器数据,构建风险预警模型,自动触发应急响应流程。 4、供应链协同
打通供应商、物流、销售端数据,优化采购计划与库存周转,降低资金占用。
用户角色与权限设计
区分管理层、调度员、安全员、设备维护员等角色,定义差异化操作权限与数据可视范围。
例如,管理层可查看全局生产报表,而调度员仅能操作特定工序的排程。
现有系统缺陷诊断
通过访谈、问卷、数据分析(如系统日志)识别现有软件的不足,例如
手工录入数据导致生产进度滞后;
缺乏多维度成本分析工具;
移动端支持不足影响现场管理效率。
三、系统架构设计 高可用与可扩展性

1、技术选型
四、前端
采用Vujs或React构建响应式界面,支持PC、平板、手机多终端访问。 2、后端
基于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,实现模块解耦与弹性扩展。 3、数据库
关系型数据库(如MySQL)存储结构化数据,时序数据库(如InfluxDB)处理传感器实时数据。 4、数据接口
提供RESTful API与OPC UA协议,兼容PLC、SCADA等工业控制系统。五、功能模块规划 | 六、模块 | 七、核心功能 |
---|
生产计划管理 | 工序排程、甘特图可视化、进度偏差预警 |
资源管理 | 设备OEE分析、备件库存预警、人力工时统计 |
安全监控 | 风险地图、应急预案库、事故追溯分析 |
成本管理 | 预算编制、实际成本分摊、盈亏平衡点分析 |
移动应用 | 现场数据采集、任务派发、隐患上报 |
数据分析 | 生产效率KPI看板、成本构成雷达图、预测性维护模型 |
非功能性需求
1、可靠性
双活数据中心部署,故障自动切换时间≤30秒。 2、安全性
数据加密传输(TLS 3)、角色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(ABAC)。 3、兼容性
支持Windows/Linux服务器,适配国产操作系统(如统信UOS)。八、开发实施 敏捷迭代与质量保障
1、开发流程
九、需求确认
与客户签订《功能规格说明书》,明确验收标准。 2、原型设计
使用Axure制作高保真原型,通过用户测试优化交互逻辑。 3、迭代开发
按2周一个Sprint推进,每个迭代交付可测试版本。 4、自动化测试
引入Selenium进行UI测试,JMeter执行压力测试。数据迁移策略
对历史数据进行清洗与标准化,建立主数据管理(MDM)体系。
采用ETL工具(如Kettle)实现异构系统数据同步,确保迁移准确率≥99%。
集成方案
与财务系统(如用友NC)对接,实现成本数据自动归集。
接入地理信息系统(GIS),在地图上直观展示矿井布局与设备位置。
十、部署与优化 持续交付价值
1、上线准备
制定《系统切换方案》,包括回滚机制与应急联系人清单。
对关键用户进行分角色培训,提供操作手册与视频教程。
运维支持
建立7×24小时运维团队,通过Zabbix监控系统性能,故障响应时间≤15分钟。
每月发布补丁包,修复已知问题并优化功能。
持续改进
每季度收集用户反馈,通过A/B测试验证新功能效果。
结合行业趋势(如智能矿山建设),每年进行一次系统升级。
成功案例参考1、某大型煤业集团
通过定制开发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,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40%,年节约维护成本超2000万元。 2、西南地区中小煤矿
部署轻量化SaaS版本,3个月内完成系统上线,安全生产违规行为下降65%。 关键成功因素1、行业知识深度
开发团队需具备煤炭生产流程经验,避免“技术导向”忽视业务本质。 2、用户参与度
建立由矿长、工程师、一线工人组成的联合需求分析小组。 3、数据治理能力
构建统一的数据字典与质量规则,解决“数据孤岛”问题。通过上述方案,煤炭企业可实现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转型,提升资源利用率15%-25%,降低安全事故率30%以上。